奔跑吧,“火车头”! ——写在郑州国际陆港启用暨铁路专线通车之际

0 19

项目标签

作者:
河南日报
发布日期:
2024-07-01 09:08:12
本文分类:
本文标签:
↑上方项目标签框内容可点击。请通过作者、本文分类、本文标签后具体选项进入相关细分
版权 ©️黄河文创网,欢迎转发,禁止以黄河文创网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6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世界古都论坛在洛阳举行,国内外90余名专家、学者共商古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发展。

  阅千年,“五都荟洛”世所罕见,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万里茶道三条连接世界的水陆交通线在此交会,不同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纵横数千年的文明盛景;看今朝,世界古都论坛连续五届在洛阳举办,有力推动世界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我有幸参与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安家瑶分享了当年她在丝绸之路遗产点新安汉函谷关考察的经历。她说,看到考察组,当地群众热情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诉求,这种保护遗产的积极性令人动容,“借助参加世界古都论坛的机会,很高兴再访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今年是大运河、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十周年。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是全国唯一的“双申遗”成功城市。近年来,洛阳深入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践行新文旅发展理念,探索打造国家遗址公园3.0版本。

  “隋唐洛阳城见证了丝绸之路兴盛时期东方起点的文明交流互鉴;从遗存情况来看,它是我国留存至今格局最为完整、要素最为齐备的隋唐时期都城遗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总工程师王琳峰说,目前,她正参与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随着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这里将采取多种形式展示里坊交通脉络和空间格局,更好彰显隋唐的恢宏气象。

  结合汉唐时期洛阳都城的变迁与形制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表示,我国古代都城制度和城市建设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钱国祥建议,洛阳应争取多方面的支持,积极推动遗址的活化展示利用,让更多人在这里沉浸式感受都城文化。

  文明对话的魅力在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连续举办的世界古都论坛,让古都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不同文明在互学互鉴中取长补短、和合共生。

  如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沙特阿拉伯埃尔奥拉皇家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与文化、科学外交项目顾问何塞·伊格纳西奥·加耶戈·雷维利亚分享了对埃尔奥拉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的探索。埃尔奥拉著名地标之一的黑格拉是沙特阿拉伯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在黑格拉,百余座陵墓至今保存完好,其外立面上环绕着的砂岩雕刻十分精致。

  “人是文化遗产的灵魂。”在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杜晓帆看来,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人类的过去,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多重价值的挖掘,是包括洛阳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的机遇和考验,期待洛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和活力。(记者 陈学桦 王雪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遥)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友投稿,本网转载仅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网站客服(huanghewenchuang@126.com),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
点赞() 收藏 分享

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